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视频专区

第398期《云游悟廉洁(下)》

时间:2022-11-16 来源:廉洁四川 浏览:2252
分享:    

主持人: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廉洁四川》栏目。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在四川,这些蕴含着廉洁元素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今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眉山实地考察三苏祠时指出,“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说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有‘三苏’,这就是一个重要例证”。这个国庆假期,就让我们再次出发,踏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追寻之旅。今天,我们首先“云游”三苏祠。

【正文】三苏祠,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2018年11月被四川省纪委监委、省委宣传部评为“四川省廉洁文化基地”。“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是悬挂于正门的一副楹联。苏门三父子在唐宋八大家中占据三个席位,堪称中国古代文坛最著名的“父子档”。

在三苏祠中,还留存着三苏父子一家生活饮用的水井,距今已经一千多年。抚今追昔,令人感叹:什么样的水,滋养了这一门三杰?

【采访】三苏祠廉政志愿讲解员 郑小利:苏氏一门之所以人才辈出,与良好的家风家教大有关系。正所谓:三杰一门,前无古后无今,器识文章,浩若江河行大地。苏氏的家风,正如这口古井中的清波,涓涓细流,终为江河,汇成时空的洪流。

水有源,木有根。三苏父子中,苏轼最为有名。他在《记先夫人不发宿藏》中曾记载了母亲程氏的一段教育往事。一天,家中仆从发现泥土下面,有一个瓮。众人兴奋地猜测,瓮中可能装有宝物。苏轼之母程夫人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命人用土将陷下的坑填好,告诉大家那东西是前人埋下的,不属于苏家,谁也不准去挖取。

这件事给苏轼留下了深远影响。其一生三起三落,但无论如何颠沛流离,却始终能做到穷达如一、为政清明。人民网曾以“常提儒家名言、苏轼名句最多”来概括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情况,苏轼“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等廉洁名句都曾被引用。

【采访】三苏祠廉政志愿讲解员 郑小利:《六事廉为本赋》中,苏轼的一句话也被世人所传颂——“功废于贪,行成于廉”。他认为:功业毁废于贪婪,德行养成于廉洁,为官从政以廉为先,为官之道以廉为首。

“功废于贪,行成于廉”是三苏廉洁文化的主题,“守其初心、始终不变”是三苏廉政文化核心。在今天的三苏祠,还能看到曾盛开在苏祠荷塘中的“并蒂瑞莲”。相传在东坡兄弟俩中举,父子三人同时名震京师汴梁时曾开过一次,再有2007年东坡诞辰970年时,又开过一次。虽时代各有不同,但初心一脉相承。鲜活生动的三苏故事,至今仍润泽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品德修养,孕育出大江东去的英雄气概和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

主持人:

今天的第二站,我们来到阆中古城政德文化教育基地。这里宣扬“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中国特色政德文化,在2020年也被省纪委监委、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省级廉洁文化基地”。

【正文】阆中古城中,留存着宋朝陈氏家族的生活印记。这个家庭曾显赫一时,有着“一门四进士、父子三状元、兄弟两宰相”的巨大成就。

【采访】阆中古城政德文化教育基地讲解员 汤若兰:陈氏家族的父亲陈省华非常注重家风家教,他的育儿理念是“不求金玉贵,只愿儿孙贤”,所以他深刻汲取了古人“官贵之子多玩世不恭和纨绔无用”的教训,将三个儿子送到此处洞穴来学文习武。后人就将这处洞穴称作状元洞。

陈省华长期在外地做官无暇管教孩子,夫人冯氏就担起教育的责任。即使在儿子当了高官后,只要做错事,母亲冯氏一样施以杖击。这位被打的,就是欧阳修《卖油翁》中那位百发百中的陈尧咨。

【采访】阆中古城政德文化教育基地讲解员 汤若兰:有一次三子陈尧咨从荆南知府任满回到家里。冯老夫人就问他有何政绩?这时候陈尧咨回答她说:“荆南地处要冲,这里迎来送往的官员非常的多,我常常在宴会之中表演射箭之术,客人们没有不称赞我是神箭手的。”冯老夫人听后大怒,责骂他:“你父亲教你忠孝辅国,如今你身为朝廷大臣,不以施仁政为己任,反而以炫耀雕虫小技为乐趣,怎么对得起你父亲呕心沥血的教导呢?”于是就拿起了棍棒朝儿子打过去,把皇帝赐给他的“金鱼袋”都给打碎了。

在阆中古城,还有一座远近闻名的汉桓侯祠,俗称张飞庙,它是纪念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的祠庙,因张飞死后追谥为桓侯而得名。

张飞一生战功累累,最著名的一战当属瓦口隘大破张郃。相传张郃率三万大军,分兵攻战宕渠、蒙头、荡石,试图吸引张飞的主力部队,实际却亲率一支生力军奔袭张飞大本营——巴西郡城阆中。张飞将计就计,以主力迷惑敌军,而自己率精兵在阆中严阵以待。此时,由于张飞在阆中实行了一系列惠民政策,百姓们争相帮忙。

【采访】阆中古城政德文化教育基地讲解员 汤若兰:当地老百姓不仅及时向张飞通报了信息,还因熟悉地形,引导张飞的精锐部队攀上悬崖,从后方偷袭张郃营寨,使得张郃首尾难顾,死伤无数,最后仓皇溃逃。

可以说,张飞大破张郃,既是他智勇良谋的胜利,也是他实行“礼遇巴人”政策的结果。在阆中为官的7年间,张飞一直把“保境安民”作为首要任务,带领老百姓开荒屯田,种桑养蚕,新修汉城,兴修水利,广植林木等等。直到今天,张飞庙还悬挂着一块匾额,上面题有“灵庥舃奕”四字,寓意着虽然张飞已经去世,但他流传下来的精神却一直庇护着当地百姓。

主持人:

建一时之功易,遗不世之爱难。政德是整个社会的风向标。成都武侯祠,是著名的三国历史文化遗址。其中纪念的一位名人——诸葛亮,不仅是公认的一代贤相,也是公认的一代廉相。

【正文】章武三年,也就是公元223年,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以丞相之尊,托孤之重,辅佐后主刘禅,“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达到了权力的高峰。但诸葛亮始终把正身律己、率先垂范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廉洁奉公,以身作则。诸葛亮去世前,曾经上表后主,“臣初奉先帝,资仰于官,不自治生。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馀饶。”

【采访】武侯祠廉洁志愿讲解员 余航:诸葛亮是我国古代的能臣贤相,他一生为兴复汉室王朝,呕心沥血了数十年,所得的不过是仅能糊口的薄产,这是因为他将所得的绝大部分收入用来奖率三军,而且他还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财产申报的人,堪称青史第一。

在广为传诵的《诫子书》中,诸葛亮留下这样一句名言:“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是说:君子的行为,是以潜心专一的精神来修身,以俭朴的生活来培养高尚的品德。

诸葛亮的廉洁,在律己上表现为俭以养德,在治国上则表现为勤政务实,安民为本。他明确提出:“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因此,他十分爱惜民力,各种治国措施坚决不搞华而不实、徒耗人力物力财力的花架子。

【采访】武侯祠廉洁志愿讲解员 余航:诸葛亮在临终前,曾在他的遗表中这样说到,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意思是说他下葬的时候,只需要平常的衣物就可以了,不需要陪葬品,造诸葛亮的以身作则和大力提倡之下,薄葬逐渐成为了蜀汉主流。

主持人:

岁月如流,人心如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做人、做事、做官的道理,体现着处理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等关系的哲理和智慧,这些故事虽然年代久远,但是其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广大党员干部应当从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营养,守初心、修德行,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不断厚植廉洁奉公的价值理念,延续清廉为民的文化基因。

好,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感谢收看,我们下周再见。

扫码关注

手机站

主办:中共富顺县纪委 富顺监察委员会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富世镇
电话:0813-7204706      举报电话:0813-7204729
蜀ICP备19014787号-1       邮编:643000      技术支持:四川百信智创科技有限公司

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