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镇“六动五进”打造社会扶贫新模式

时间:2018-04-09 来源: 浏览:3217
分享:    
       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琵琶镇党委、政府坚持专项、行业、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充分发挥琵琶独有的在外成功人士支持家乡发展、愿意回报家乡的人力资源优势,采取“六动五进”模式感召回引在外成功人士参与家乡建设和扶贫攻坚工作。
       (一)“六动”模式,感召归雁筑巢
       一是以乡情感动。镇党委政府始终把与民营企业家和成功人士的关系建立在乡情、亲情之上,真正地把外出成功人士和民营企业家视为自己的亲人,视为一个地地道道的琵琶人,作为全镇人民的骄傲。
       二是以真心联动。逢年过节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一声问候,一声祝福。镇上有重大事情适时向成功人士通报。向每位琵琶籍民营企业家和成功人士发放一张“连心卡”,始终保持密切联系和浓厚的乡情。
       三是以诚意打动。镇里尽最大努力解决好在外成功人士老家的实际问题,尽力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符合原则的,最快办理,不能办的,诚恳解释。总之,以诚相待,以心交心,细致入微,真情服务。
       四是以宣传发动。一方面向成功人士介绍镇情、发展思路与目标,以及重大项目、重大建设的动态和存在的困难,使成功人士相信镇党委政府想办事、能办事、有作为;另一方面是宣传成功人士对家乡的贡献,体现对热爱家乡、无私回报家乡的成功人士的尊重和敬意,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回报乡亲、反哺家乡的荣誉感和幸福感。
       五是以榜样带动。一个成功人士就是一个榜样,每一个企业家,每一个成功人士都有很多个情感带、乡情链。以一个或一些成功人士的榜样作用激发更多成功人士回报家乡的热情。尤其在以张远平、宋元刚等榜样的感召下,形成了“大老板带小老板,小老板带老百姓”的老板集群。
       六是以联络互动。民营企业家回来参与家乡建设,镇里一方面做好村的基础性工作,比如占地、青苗赔偿、项目手续的办理和村民的配合等问题,使各项建设工作能顺利开展;另一方面,争取上级政府在资金、政策方面引导的支持。形成老百姓有信心、老板有热心、各级党委、政府有决心的“三心”互动的良好局面,而不是一头热、几头冷的被动局面。
       (二)“五进”模式,助力脱贫攻坚
       一是实施知名企业进村。2010年民建党员宋元刚率泰丰集团回村创办泰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流转土地2300亩建设“金竹花田”农业生态园,目前园区已先后引进通威集团、宝石村酒业、世臻集团等10余家知名企业落户,农旅产业基本形成,发展势头良好。泰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上千亩的园林种植,解决上百名群众就业、年产值达400万元。通威集团按照“365示范基地模式”打造1300亩规范化渔业养殖,预计年产值500万元。金竹花田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集餐饮、娱乐、垂钓为一体的3A级景区,年产值达300万元。世臻集团解决贫困人口就业200余人,捐建住房2000平米,学校改建承诺捐资600万元。宝石树酒业西南品鉴推广中心落户金竹花田,提升了景区知名度,带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市级龙头企业自贡市浩南生猪养殖公司,是自贡市最大的生猪养殖公司,年出栏生猪10000多头。随着规模的扩大,带动能力更强。带动周边10余个村4000户的生猪养殖,农户实现增收400多万元。流转土地20多亩,吸纳20余名村民在公司就业。今年又给13个村的26名贫困党员无偿捐赠一头能繁母猪,价值近10万元。
       二是实施光彩事业进村。“大老板帮村、中老板帮组、小老板帮户进村”的社会扶贫“琵琶模式”,助力脱贫攻坚。大老板帮村,擎起社会扶贫大树。张远平回到家乡,决定改变其落后面貌,自此,作为“大老板”的他开始了长达10多年、年年加大力度地帮扶历程。中老板帮组,铺开社会扶贫绿荫。在镇扶贫“两会”的引导和张远平的带动下,全镇比张远平小一些的中型老板热心投入全村各组的扶贫事业。修公路,安装自来水和天然气,改造低电压、新建抗旱电排和鱼塘等等。小老板帮户,洒播社会扶贫甘露。在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种扶贫氛围中,就算是一些商店的老板中也投入到其中,力所能及的帮助大家,关心、扶持孤寡老人、贫困学生和困难家庭等等。
       三是实施人才培训进村。为了发挥人才优势,企业组织专业人员对村组干部和农民进行免费培训,帮助农村培训各类人才,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和自主创业的能力。对土地、金竹村进行生猪养殖、枇杷苗管理技术、礼仪知识等免费培训10000多人次,有力的促进了新型农民的培训力度。
       四是实施产业培育进村。基础设施是前提,产业培育是核心。为了培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远达集团投资数十万元在土地村发展枇杷1000余亩,同时与自己企业原材料对接,发展辣椒200亩,并捐资300余万元修建了平安度假村,培育了果林,打造新农村旅游产业;世英有限公司通过土地流转,投资在土地村、青峰村建设葡萄园200多亩。
       五是实施文明法治进村。大力弘扬中华传统家庭美德,以好家风带民风,以民风促新风,引导人民群众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鼓励群众“亮晒家风家训”,营造出村民自觉传承、自觉建设优良家风的氛围。通过“村村响”“农民夜校”“院坝会”等形式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提高群众法律意识及法律素质,预防违法犯罪,力助社会和谐,保障和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广大村民自觉宣讲先进典型事迹,使优良家风家训深入千家万户,滋润群众心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成为广大群众的生活语言、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扫码关注

手机站

主办:中共富顺县纪委 富顺监察委员会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富世镇
电话:0813-7204706      举报电话:0813-7204729
蜀ICP备19014787号-1       邮编:643000      技术支持:四川百信智创科技有限公司

手机站